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,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《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》精神,檢驗上海青少年書法學習的成果,打響上海文化品牌,特舉辦第27屆上海市青少年書法篆刻展?,F向全市青少年作者征稿,具體事宜如下: 一、舉辦單位 1、主辦單位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 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2、承辦單位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青少年書法委員會 上海教育報刊總社 二、征稿對象 本市18周歲以下(2000年6月1日以后出生)的在校學生。 三、作品范圍 毛筆書法、篆刻作品。臨摹、創作均可,每人限投一件。創作作品要求以“家風家訓”為主題。毛筆臨摹作品以教育部《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》推薦的經典碑帖為范本(教育部《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》推薦書法范本目錄見附件)。篆刻臨摹作品范本為歷代經典印章。 四、作品要求 1、毛筆書法。毛筆書法作品尺寸為四尺對開(138厘米﹡34厘米)豎式。 2、篆刻。篆刻印蛻自行設計粘貼在四尺對開(138厘米﹡34厘米)豎式的宣紙上。
3、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鉛筆注明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書寫內容、指導教師、所在學校、家庭通訊地址、郵編、家長手機。 4、提倡以學?;蚺嘤枡C構為單位組稿,并附寄學校、機構介紹信、注明聯系方式并加蓋公章。對組稿工作成績突出的學校、機構及指導教師頒發先進組織獎及優秀指導教師獎。 五、征稿日期 自本啟事公布之日起到2019年5月31日(以當地郵戳為準) 六、收稿方式 1、郵寄或快遞地址:上海市延安西路200號1號樓1104室 聯系人:馬恒超 聯系電話:52353720 2、現場收稿時間:2019年5月31日,上午9:30至下午4:00(其他時間不接受現場收稿) 現場收稿地址:上海市延安西路200號1號樓一樓大堂 七、評審及待遇 1、本次征稿不收取參賽費、評審費。由專家組成評委會,本著“藝術第一”的宗旨對來稿進行初評、復評和終評。 2、評出入展作品150件,入選作品150件。在入展作品中評出獲獎作品50件,其中,一等獎5名、二等獎15名、三等獎30名,對獲獎作者將頒發獎品。獲獎、入展及入選作品頒發證書。評出優秀組織獎10名,每名獎金1000元;優秀指導教師10名,每名獎金1000元。 3、組委會將對獲獎、入展、入選作品作者進行抽查面試。杜絕代筆,凡是發現或被舉報作者代筆等問題,經核實,事實清楚,證據確鑿,將視情節輕重,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,并通報學生所在學校。 4、擬在本次投稿的篆刻作者中遴選20名左右的優秀作者,開設上海市書協青少年篆刻學習班,由名家進行輔導教學。 5、非上海市書協青少年書法委員會會員作品入展和獲三等獎作者,作為加入上海市書協青少年書法委員會資格一次;獲二等獎作者作為資格兩次;獲一等獎作者即可申請加入上海市書協青少年書法委員會。 6、獲獎作者、優秀組織獎和優秀指導教師將在專業書法報刊、上海市書協微信公眾號、《上海書協通訊》等媒體進行宣傳介紹。 八、其他 投稿作品一般不退,如需退稿,請作者在投稿的同時,由郵局匯寄退稿費人民幣50元,并附退稿費匯款單復印件。凡在投稿時未匯寄退稿費的,不予退稿。獲獎、入展和入選作品已經交納退稿費的,由組委會將退稿費50元退還作者。獲獎、入展和入選作品展覽結束后退還作者,作品的所有權、出版權等歸屬大賽組委會。凡投稿者均視為承認并遵守征稿通知的各項約定。
上海市書法家協會 2019年4月12日
參考內容: 1、周公謂魯公曰:“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,無求備于一人?!? 《論語·微子》 2、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 《荀子·勸學》 3、吾遭亂世,當秦禁學,自喜,謂讀書無益。洎踐阼以來,時方省書,乃使人知作者之意。追思昔所行,多不是。 劉邦《手敕太子文》 4、且夫孝,始于事親,中于事君,終于立身。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,此孝之大者。 司馬談《命子遷》 5、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,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 諸葛亮《誡子書》 6、夫志當存高遠,慕先賢,絕情欲,棄凝滯,使庶幾之志,揭然有所存,惻然有所感;忍屈伸,去細碎,廣咨問,除嫌吝。 諸葛亮《誡外甥書》 7、夫言行可覆,信之至也;推美引過,德之至也;揚名顯親,孝之至也;兄弟怡怡,宗族欣欣,悌之至也;臨財莫過乎讓:此五者,立身之本。 王祥《遺令訓子孫》 8、是以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自芳也;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,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。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》 9、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,有夫婦而后有父子,有父子而后有兄弟:一家之親,此三而已矣。自茲以往,至于九族,皆本于三親焉,故于人倫為重者也,不可不篤。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》 10、政可守,不可不守。吾去歲中言事得罪,又不能逆道茍時,為千古罪人也。雖貶居遠方,終身不恥。汝曹當須會吾之志,不可不守也。 顏真卿《顏魯公集》 11、后世子孫仕宦,有犯贓濫者,不得放歸本家;亡歿之后,不得葬于大塋之中。不從吾志,非吾子孫。 包拯 《包拯家訓》 12、妄想莫起,想亦無益,美色莫迷,報應甚速。待人莫刻,一個恕字,作事莫霸,眾怒難犯。女色莫溺,汝心安乎,淫書莫看,譬如吃砒。立身莫歪,子孫看樣、果報莫疑、眼前悟出。降驚莫損,及早回頭,淫念莫萌,怕有報應。暗室莫愧,君子獨慎,國法莫玩,政令森嚴。 范仲淹《范仲淹家訓》 13、為人母者,不患不慈,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。古人有言曰:“慈母敗子”。愛而不教,使淪于不肖,陷于大惡,入于刑辟,歸于亂亡,非他人敗也,母敗之也,自古及今,若是者多矣,不可悉數。 司馬光《家范》 14、獨立不懼者,惟司馬君實與叔兄弟耳。萬事委命,直道而行,縱以此竄逐,所獲多矣 蘇軾《與千之侄》 15、死去元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 陸游《劍南詩稿》 16、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工夫老始成。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圣師雖遠有遺經, 萬世猶傳舊典刑.。白首自憐心未死,夜窗風雪一燈青。 陸游《劍南詩稿》 17、后生才銳者,最易壞。若有之,父兄當以為憂,不可以為喜也。切須常加簡束,令熟讀經學,訓以寬厚恭謹,勿令與浮薄者游處,自此十許年,志趣自成。不然,其可慮之事,蓋非一端。吾此言,后生之藥石也,各須謹之,毋貽后悔。 陸游《放翁家訓》 18、人之至親,莫過于父子兄弟。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,父子或因于責善,兄弟或因于爭財。有不因責善、爭財而不和者,世人見其不和,或就其中分別是非而莫名其由。蓋人之性,或寬緩,或褊急,或剛暴,或柔懦,或嚴重,或輕薄,或持檢,或放縱,或喜閑靜,或喜紛拏,或所見者小,或所見者大,所稟自是不同。父必欲子之強合于己,子之性未必然;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,弟之性未必然。其性不可得而合,則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。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。 袁采《袁氏世范》
19、太宗嘗謂皇屬曰:“朕即位十三年矣,外絕游觀之樂,內卻聲色之娛。汝等生于富貴,長自深宮。夫帝子親王,先須克己。每著一衣,則憫蠶婦;每餐一食,則念耕夫。至于聽斷之間,勿先恣其喜怒。朕每親臨庶政,豈敢憚于焦勞?汝等勿鄙人短,勿恃己長,乃可永久富貴,以保終吉。先賢有言:‘逆吾者是吾師,順吾者是吾賊’。不可不察也?!? 劉清之《戒子通錄》 20、見人嘉言善行,則敬慕而紀錄之。見人好文字勝己者,則借來熟看,或傳錄之而咨問之,思與之齊而后已。不拘長短,惟善是取。 朱熹《朱子文集》 21、幼兒曹,聽教誨:勤讀書,要孝悌;學謙恭,循禮儀;節飲食,戒游戲;毋說謊,毋貪利;毋任情,毋斗氣;毋責人,但自治。能下人,是有志;能容人,是大器。凡做人,在心地;心地好,是良士;心地惡,是兇類。譬樹果,心是蒂;蒂若壞,果必墜。吾教汝,全在是。汝諦聽,勿輕棄。 王陽明《示憲兒》》 22、子孫以忠信謹慎為先,切戒狷薄。不可顧目前之利而妄他日之害,不可用一時之勢而貽數世之憂。 張履祥《張園先生全集》 23、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,要內外整潔,既昏便息,關鎖門戶,必親自檢點。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宜未雨而綢繆,毋臨渴而掘井。自奉必須儉約,宴客切勿流連。 朱柏廬《朱子家訓》 24、立志之始,在脫習氣。習氣薰人,不醪而醉。其始無端,其終無謂。袖中揮拳,針尖競利??裨陧汈?,九牛莫制。豈有丈夫,忍以身試!彼可憐憫,我實慚愧。前有千古,后有百世。廣延九州,旁及四裔。何所羈絡,何所拘執?焉有騏駒,隨行逐隊?無盡之財,豈吾之積。日前之人,皆吾之治。特不屑耳,豈為吾累。瀟灑安康,天君無系。亭亭鼎鼎,風光月霽。以之讀書,得古人意;以之立身,踞豪杰地;以之事親,所養惟志;以之交友,所合惟義。惟其超越,是以和易。光芒燭天,芳菲匝地。深潭映碧,春山凝翠。壽考維祺,念之不昧。 王夫之《姜齋文集》 25、和睦之道,勿以言語之失,禮節之失,心生芥蒂。如有不是,何妨免責,慎勿藏之于心,以積怨恨。天下甚大,天下人甚多,富似我者,貧似我者,強似我者,弱似我者,千千萬萬。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強者,強者不可欺凌弱者,何況自己骨肉。有貧弱者,當生憐念,扶助安生;有富強者,當生歡喜心,吾家幸有此人撐持門戶。譬如一人左眼生翳,右眼光明,右眼豈欺左眼,以皮屑投其中乎?又如一人右手便利,左手風痹,左手豈妒忌右手,愿其同癱瘓者? 王夫之《姜齋文集》 26、不力行,但學文,長浮華,成何人。但力行,不學文,任己見,昧理真。讀書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。方謹此,勿慕彼,此未終,彼勿起。寬為限,緊用功,工夫到,滯塞通。心有疑,隨札記,就人問,求確義。房室清,墻壁凈,幾案潔,筆硯正。墨磨偏,心不端,字不敬,心先病。列典籍,有定處,讀看畢,還原處。雖有急,卷束齊,有缺壞,就補之。非圣書,屏勿視,敝聰明,壞心志。勿自暴,勿自棄,圣與賢,可馴致。 李毓秀《弟子規》
27、我不在家,兒子便是你管束。要須長其忠厚之情,驅其殘忍之性,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。家人兒女,總是天地間一般人,當一般愛惜,不可使吾兒凌虐他。凡魚飧果餅,宜均分散給,大家歡嬉跳躍。若吾兒坐食好物,令家人子遠立而望,不得一沾唇齒,其父母見而憐之,無可如何,呼之使去,豈非割心剜肉乎!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,此是小事,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。 鄭燮《鄭板橋集》
28、吾祖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,第一起早,第二打掃潔凈,第三誠修祭掃,第四善待親族鄰里。凡親族鄰里來家,無不恭敬款接,有急必周濟之,有訟必排解之,有喜必慶賀之,有疾必問,有喪必用。此四事之外,于讀書種菜等事,尤為刻刻留心。 曾國藩《曾文正公家訓》 29、勤儉自持,習勞習苦,可以處樂,可以處約,此君子也。余服官二十年,不敢稍染官宦習氣,飲食起居,尚守寒素。家風極儉也可,略豐也可,太豐則吾不敢也。凡仕宦之家,由儉入奢易,由奢返儉難。爾年尚幼,切不可貪愛奢華,不可慣習懶惰。無論大家小家、士農工商,勤苦儉約,未有不興,驕奢倦怠,未有不敗。 曾國藩《曾文正公家訓》 30、學業才識,不日進,則日退。須隨時隨事,留心著力為要。事無大小,均有一當然之理,即事窮理,何處非學?昔人云“‘此心如水,不流即腐?!苋杖樟粜?,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;事事留心,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。由此累積,何患學業才識不能及人邪! 左宗堂《與陶少云書》 31、忍讓為居家美德。不聞孟子之言三自反乎?若必以相爭為勝,乃是大愚不靈,自尋煩惱。人生在世,安得與我同心者相與共處乎?凡遇不易處之境,皆能長學問識見。孟子曰:“生于憂患”,“存乎疢疾”,皆至言也。 吳汝綸《桐城吳先生全集》 32、祖宗雖遠,祭祀宜誠。子孫雖愚,詩書須讀。娶媳求淑女,勿計妝奩。嫁女擇佳婿,勿慕富貴。 《錢氏家訓》 33、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,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。能改過則天地不怒,能安分則鬼神無權。讀經傳則根柢深,看史鑒則議論偉。能文章則稱述多,蓄道德則福報厚。 《錢氏家訓》
附錄:教育部《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》 推薦書法范本 楷 書 歐陽詢《化度寺碑》《九成宮醴泉銘》 褚遂良《雁塔圣教序》《大字陰符經》(傳) 顏真卿《多寶塔碑》《顏勤禮碑》 柳公權《玄秘塔碑》《神策軍碑》 趙孟頫《三門記》《妙嚴寺記》《道德經》 鐘 繇《宣示表》 《張猛龍碑》 智 永《真草千字文》 《等慈寺碑》 《靈飛經》 行 書 王羲之《蘭亭序》(“神龍本”) 王羲之《得示帖》 王獻之《中秋帖》 王 珣《伯遠帖》 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 蘇 軾《黃州寒食詩帖》 趙孟頫《洛神賦》 黃庭堅《松風閣》 米 芾《蜀素帖》 王鐸作品 隸 書 《乙瑛碑》 《禮器碑》 《史晨碑》 《曹全碑》 《石門頌》 《西狹頌》 《張遷碑》 篆 書 泰山刻石 吳昌碩作品 草 書 皇 象《急就章》 陸 機《平復帖》 智 永《真草千字文》 孫過庭《書譜》 張 旭《古詩四帖》(傳) 懷 素《自敘帖》
|
第27屆上海市青少年書法篆刻展征稿啟事
2019-04-15 點擊:8119